轻合金加工技术

用五年多技术攻关打破国外垄断——记沪创医疗 

来源:轻合金加工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7日 05:26:4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应对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这个治疗过程中,植入支架在人体中的使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目前最常用的支架主要是不锈钢支架和钴铬合金支架,植入人体后会永久存在。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需要长期用药缓解。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植入的支架在完成治疗“任务”后自然降解,会不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这种奇思妙想在上海临港变成了现实。实施者为沪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魏廷发。

魏廷发,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 2003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团队,从事医用镁合金高精度原材料(管、棒、板、线)的制备,后加入沪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沪创医疗是一家从事新型可控降解镁合金高值医用耗材研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相关成果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这样一家精良的公司工作,魏廷发有些兴奋,也更渴望尝试。

很快,魏廷发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从医疗需求来看,血管支架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只要大一点超过 6 个月。可以完成治疗任务。因此,对可降解支架的研究越来越多。虎创医科也将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将这个项目交给了魏廷发。

目前研究最多的可降解支架是聚乳酸支架和镁合金支架。镁合金支架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支架材料,具有更短的解释时间、更好的支撑力和生物相容性。

血管支架是一种高危医疗器械,微管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支架的性能。但由于微管加工工艺复杂,影响因素多,加工难度极大。德国某公司掌握着镁合金微管制备的关键技术,基本处于市场垄断地位。

当兵的魏廷发不服输。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有很多问题需要他和他的团队解决。例如,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断裂,微管壁厚不均,表面质量和性能难以达到标准。对此,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经过仔细分析,逐渐摸清了各个工艺参数对微管加工工艺的影响。

仅就表面质量提升而言,他们在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微管之前,就对润滑剂、模具、设备稳定性等进行了多次测试。探索工艺的过程非常艰苦和乏味,但他们坚持了下来。

经过5年多的技术攻关,魏廷发和他的研发团队终于成功制备出直径仅2-4mm、管壁厚度仅120-200的镁合金微管微米。国外产品更加优秀,彻底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如今,他开发的镁合金微管已成功批量交付国内一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动物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公司创造了数百万美元的产值。

“当患者不必等待国外高价设备时,他们使用性价比更高的国产镁合金可降解血管支架来帮助他们缓解疼痛。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美妙而快乐的作品。事情!”魏廷发说。

专栏编辑徐素飞

图片来源 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星太奇改造“大饼脸机器人”惊现美娇娘?合金
下一篇:解决“卡脖子”难题 释放技术创新活力